English

产学研结合步入良性循环

宁波与浙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2000-09-15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潘剑凯 我有话说

编者按高校与地方合作建立科技园,产学研结合,是科教兴市、科教兴国的需要。本文报道了宁波市与浙大的合作,颇具典型意义。长期以来,高校一些科研成果研究成功后,往往不能及时运用于实践,成了纸上谈兵。高校与地方合作建立科技园区,使科研成果能迅速转化为产品,及时服务于社会。他们的实践为产学研结合又闯出了一条新路,值得借鉴。

本报讯浙江大学近日与宁波市签订了共建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浙大网络与软件学院宁波分院、浙大宁波分校三大协议。宁波市为此共投入5亿元,而浙大也开了重点大学在外地办分校的先河。

宁波市市长张蔚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科教兴市”需要与一流大学合作,三大协议的签订是宁波市与浙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产学研结合步入良性循环、向纵深发展的标志。

宁波是我国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1080亿元,财政收入108亿元。但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宁波的科教发展明显滞后,影响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后劲。为此,宁波市去年提出了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等教育,引进高素质人才的“一号工程”。而作为“部省共建”的浙大也极为重视为浙江作贡献,校长潘云鹤说,浙大要把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点工作。

去年9月,双方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宁波市为此设立了1000万元科技合作专项资金。而宁波市从浙江大学引进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300多项,重点实施了91项。这些高新技术项目已成为宁波新的经济增长点。浙大海纳公司与宁波市共投资1.5亿元,在宁波保税区开发、生产6至8英寸集成电路用单晶硅片,使宁波成为国内重要的单晶硅材料生产基地。浙大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创新型饲料添加剂糖萜素后,宁波联合集团与浙大共同投资4000多万元组建了有关公司,开发生产糖萜素,产品供不应求。这些科技项目,有效地促进了宁波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目前宁波已初步建成以电子信息、新材料、医药生物、光机电一体化为重点的高科技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第一经济增长点,人才是第一资源。浙大调集各学科的精兵强将,为宁波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服务。浙大组织了百名博士、百名教授宁波行活动,帮助宁波成立“浙大博士后宁波工作站”,共建13个技术开发中心,增强了宁波市技术创新能力。浙江舜宇集团通过建设“浙大-舜宇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依托浙大的技术力量,不断开发新产品,95%的产品销往国外,集团从十多年前的一个小作坊发展为今天名列中国光学仪器第三位的企业。宁波市还让出一批领导岗位,请浙江大学的博士、教授出山,以调整干部知识结构。目前,浙大已有36位博士、硕士到宁波市及下面县里挂职锻炼。

双方合作,贵在真诚。在与浙大的合作中,宁波不仅尽力满足浙江大学的需要,更从机制上保证双方互惠互利,使全市上下合力把与浙大的产学研结合工作不断推向新阶段。谈到浙大海纳为什么到宁波投资,总裁李立本教授说:“宁波的投资环境好,办事效率高。”据介绍,浙大海纳在宁波投资,从项目洽谈、土建到批量生产,总共只有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常有人问舜宇集团董事长王文鉴:“浙大从你们这里分了多少钱?”王文鉴回答说:“这个提法有问题,浙大成果在我们这里转化,他们拿的是他们应得的,而决不是分了我们的钱。没有与浙大的合作,就没有舜宇的今天。”而与宁波互惠互利的科技合作,不仅充分发挥了浙大教育科研资源,也成了浙大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据介绍,1999年浙大从宁波市获得研究开发经费1250万元,今年上半年,已获得研究开发经费565万多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